华夏投资网-> 热点 >

央地齐力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6-04 08:13来源:中国网阅读量:6936   

从中央到地方,未来产业正成为各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上海证券报记者观察到,自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持续释放加大力度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号。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出台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措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兴起和不断壮大的过程。

多地积极布局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

“5月,我们公司与合作伙伴泰国马汉科理工大学首次在泰国实现低轨卫星互联网宽带通信网络试验验证,这也是我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的首次海外应用探索实践。”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畅向记者表示,本次合作迈出了我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技术海外推广与应用的第一步,也是公司面向未来产业、持续聚焦发力卫星星座建设和应用的“又一小步”。

作为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已成功发射多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这是北京布局未来产业、谋划商业航天大棋局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做好商业航天大文章,今年1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向记者表示,这体现了北京狠抓未来产业发展的魄力和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商业航天民营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心与信心。

近日,西安高新区发布了旨在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智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以及未来材料这六个领域,力争成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更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地率先制定关于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与配套政策举措,把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作为拼经济、谋长远的重头戏,并提出中长期未来产业发展蓝图。

目前,全国有约20个省市围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布局未来产业发展。

多部门齐发力 未来产业有未来

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看,我国未来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思路与重点领域蓝图正逐渐明晰。

近期发布的一些重磅政策文件均对未来产业给予关注。其中,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布局钢铁行业氢冶金、化工行业绿氢炼化、工业园区核能供汽供热、清洁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型公共建筑用电设备智能群控等领域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等。

对此,有专家表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战略举措。上述行动方案超前布局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将为氢能、人工智能、核能供热等未来产业发展奠定更坚实基础。

中央已明确部署,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多位专家认为,当前,未来产业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打造新增长引擎的关键领域,发展未来产业不仅有望培育形成一批千亿级甚至万亿级新支柱产业与产业集群,还通过广泛赋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发挥更大作为。

在各方努力下,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培育壮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9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9.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15.4%,今年以来占比持续提升。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