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投资网-> 热点 >

人物张燮林国球传奇

发布时间:2024-06-22 13:32来源:东方网阅读量:13207   

张燮林的故事,也是中国乒乓如何屹立世界,常胜常荣的故事。

中国人爱乒乓。

乒乒乓乓,大人小孩,都能打上几拍。这个周末,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奥运乒乓球公开赛掀起一轮高潮,素人高手,各显神通。可别小瞧了这些发烧友,有不少职业高手,甚至世界冠军,都是从市井中走来,开启属于个人的传奇。

论起乒坛的“英雄不问出处”,就不得不提84岁的上海元老张燮林。在两块洗衣板拼成的“乒乓球桌”上,在落市后菜场的石台上,张燮林磨炼了一身本领。没想到,自称“野路子”的他,后来成了世界冠军,再后来,更是点石成金,培养出邓亚萍、焦志敏等一大批世界冠军。张老,也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获授国际乒联“世界最高教练员荣誉奖”的运动员。

天赋与热爱,个体的内驱;识人与栽培,外在的托举。张燮林的故事,其实也是中国乒乓如何屹立世界,常胜常荣的故事。

高手在民间

如果70年前就有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公开赛,少年张燮林肯定是要来参加的。他就是地表最强版的“高手在民间”。“喜欢打球,喜欢比赛,痴迷乒乓。”张老这样形容曾经的自己。

痴迷到什么程度呢?无数块乒乓板被爷爷劈断,他还是要打。考中学时,他选择学校的标准是,看哪个学校乒乓球台更多。唯一一次想要向现实低头,是张燮林考入西安市气象干部学校。“我打算好好念书了,将来当个气象员。乒乓球的事情不去多想。”话是这么说,他还是带了一块乒乓球板去西安。张燮林把乒乓球板压在行李箱的最底层。不去看,不去碰,但其实,时时念。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王志良与张燮林男双夺冠

李富荣、张燮林与徐寅生一起钻研技术

后来,张燮林在父母的安排下回到上海,又去上海汽轮机厂技工学校学习。“家里人一直都觉得打乒乓太不现实,想着有一门手艺也是好的。”技校在闵行,又是泥路,坐长途汽车回市区单程就是90分钟。可张燮林怎么会放弃乒乓呢?市体育宫有比赛,他连战连捷,“我向老师请假,每天下午3点就从学校回市里,打完比赛再赶回去。”耽误学习,又倒贴车钱,家里又有了反对声。但亲情的可贵在于,它总会为爱妥协。“最后一天决赛,我父亲买了票来看我打球。赢球的表现,全场的欢呼,他是有些感动的。”自那以后,亲人再没有异议,张燮林也抛开顾虑,他有了自己的亲友团。

点石即成金

从民间走来,张燮林后来进入了上海队、国家队。他的直拍长胶削球打法,削球旋转性强,变化多样,以守为攻。日本名将星野曾说:“张燮林的球就像打不断的杨柳。”另一名日本选手三木则说:“我总觉得张燮林的削球像是火,呼地一下烧起来,一点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张老曾是世乒赛男团冠军主力之一,并获得过男双冠军。

张燮林削球时的英姿

当运动员的辉煌先按下不表,张老的神奇,更在于其过人的眼力。由张燮林挂帅的中国女队参加世乒赛,一共夺得10次女团冠军、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而中国队参加的奥运会乒乓球赛,女单冠军从未旁落。说张老是伯乐本乐,没有比其一手提拔邓亚萍的例子更具说服力了——这个女单历史上,甚至可以说是乒乓球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球员。

邓亚萍的父亲曾是河南队的乒乓高手,5岁开始便陪着女儿打球。那个时候,邓亚萍还够不到球桌,张燮林回忆:“脚下垫块板打。”邓亚萍不高,身材条件达不到教练员选材时的理想要求。也因此,比赛成绩还不错的邓亚萍未被招入河南队。那时候,正逢郑州成立乒乓球市队,便找来了邓亚萍。一些全国比赛,她有时也会代表河南队参赛。邓亚萍13岁那年,在一次全国比赛中战胜了已经有了名气的湖北队队员陈静和乔红。张燮林由此注意到了邓亚萍,他用“眼前一亮”来形容当时的感受。那时的相关规定不允许14岁以下球员加入国家队,于是张燮林安排邓亚萍先进入梯队的集训。

张燮林率队登上第43届世乒赛领奖台,左二为邓亚萍

张燮林把邓亚萍正式招入国家队,使了九牛二虎之力。第一次开会,他以吸收新人为由,把邓亚萍放入大名单。结果,很多人不同意。一次不行,接着提。不久之后的第二次会议,张燮林又提名邓亚萍。反对意见又来了——“梯队集训时邓亚萍也没有出色的表现”。再度被否决。你以为张燮林就这么算了吗?第三次,继续!问张老是否与邓亚萍早有私交,他郑重其事起来,“肯定没有,我就是看这个孩子悟性好,而且有股子狠劲。想招她进国家队,纯粹就是技术上的认同。”在这次会议上,张燮林还未发言就先被人“提点”,有教练说:“老张啊,我们知道你又要提邓亚萍了。你花这么多精力,费这么多工夫,为什么不找个身体条件好一点的呢?”

老张耿直,却也有脾气。他就事论事,以理服人。“我为什么要提邓亚萍,我来给你们讲讲清楚。”大家看到的是邓亚萍个子矮的弱点,却没想到个子矮也有优点。“你们想想,因为她个子矮,所以对方所有的回球相对来讲,对于她都是高球,也就是说,几乎每个球她都能看到进攻的机会,都可以发起扣杀。这可以是多么巨大的优势,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全场寂然。老张的第三次“运作”,终告成功。邓亚萍加入国家队。其球风泼辣、凶狠,世界女乒进入了邓亚萍时代。

岁月归平淡

张燮林的家,有好几个。每年,他都要去海南过冬。“11月底走,4月份回上海。等到上海夏天最热的时候,我就去北京。”张老的老年生活归于安然平淡。而这些,是他还没退休时的“设计”。

2009年乒乓群英会张燮林 周国强 摄

因为执教国家队,张燮林在北京住了很多年,也结识了许多各行各业的朋友。临近退休前的一年五一假期,大伙儿聚在一起。“大家说起马上就要进入人生又一个阶段了,是不是找个气候宜人的地方去住住。”都是行动派,几天后立即有三四个友人去海南实地考察,最后带回调查报告:文昌不错。“第一是文昌民风淳朴,晚上睡觉甚至不用关门。第二是当地注重教育,再穷的家里也要让孩子上学。最后则是体育运动的开展相当不错。”张燮林和朋友组团买房,一口气成交了30套,“因为买得多,还打了折,只要10万元一套。”人最齐的时候,这些老友到文昌小住,在饭店吃一顿饭要开三桌。

张老不仅适应了海南慢节奏的生活,更是融入其中。他喜欢去喝“老爸茶”。“老爸茶就是广东人的早茶。以前这地方,男的要出海打渔,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女的就在家做农活。每次老公回家,大家就会喝喝茶,吃吃点心,拉拉家常,享受一番家庭时光。”早上逛菜市,下午去椰林散步,张老的日常,闲散又充满规律。偶尔,当地的体校会叫张老去看看,“看看小人打球,稍微指导指导。”

2019红双喜体博会张燮林 李铭珅 摄

如今,张燮林离乒乓球最近的距离,就是看看电视的比赛转播。“器材在变,技术也一直在革新,但中国队始终是冠军。”张老也曾做过努力想让自己的小辈尝试乒乓,“我以前带外孙女去国家队看训练,结果她完全不感兴趣,只忙着在地上捡球。家里的第三代不是喜欢游泳就是喜欢网球。”

巴黎奥运会渐近,乒乓世界或许早已不是张老那一代人的乒乓世界了,但所有人不会忘记,他们造就的辉煌,他们完成的承接,让中国业余乒乓蓬勃,让中国职业乒乓无敌。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